当前位置: 首页 > 项目 > 科医生:早期筛查有多重要?这5类人群建议每年检查
科医生:早期筛查有多重要?这5类人群建议每年检查
科医生:早期筛查有多重要?这5类人群建议每年检查

科医生:早期筛查有多重要?这5类人群建议每年检查

科医生:早期筛查有多重要?这5类人群建议每年检查

女士今年45岁,每年单位体检都会跳过"标志物"这一项,觉得"没症状就不用查"。直到持续低烧两个月,才被确诊为淋巴瘤中期。主治医生说:"如果早两年做专项筛查,治疗难度会小很多..."这样的在医院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。

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行业编辑,我走访多位医院后发现:普通人对于筛查存在认知偏差。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哪些人该做、怎么做筛查。

一、5类高危人群必须每年筛查

一、5类高危人群必须每年筛查

1. 40岁以上人群:年龄是公平的风险因素,肺、胃、肠等发病率从40岁开始明显爬坡。北京医院数据显示,50岁后检出率是30岁的8倍。

2. 有家族史者:直系亲属患癌,你的风险比常人高3-5倍。比如母亲患乳腺癌,女儿建议35岁就开始乳腺专项检查。

3. 长期吸烟/饮酒者:每天1包烟连续10年,肺癌风险暴增20倍;而每天2两白酒,肝癌发病率提升50%。

4. 慢性病患者: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概率是常人的100倍,胃溃疡患者胃癌风险增加4倍。

5. 特定职业暴露:长期接触甲醛、苯系物(如装修工人)、电离辐射(如放射科医护)需针对性筛查。

二、不同的"金标准"检查项目

• 肺癌:低剂量螺旋CT(胸片会漏诊50%早期病灶) • 胃癌:胃镜+活检(胃镜现在体验感) • 结直肠癌:肠镜(40岁起每5年1次) • 肝癌:腹部B超+甲胎蛋白(乙肝患者每半年1次) • 乳腺癌:钼靶+超声(45岁以下建议加做核磁)

华东地区某医院统计显示,通过规范筛查发现的早期患者,5年生存率达到82%,而出现症状才就诊的晚期患者仅为37%。

三、关于筛查的3个

1. 标志物升高≠患癌:炎症、怀孕都可能造成异常,需要结合影像学判断。 2. PET-CT不适合常规筛查:20000元/次的"豪华体检"可能带来不必要辐射,普通人群更推荐针对性检查。 3. 基因检测不是:BRCA等特定基因突变才有指导意义,盲目做全基因组检测反而增加焦虑。

北京医院科提醒:"体检套餐里的筛查项目,就像用渔网捞鱼,网眼太大就会漏掉小鱼。高危人群应该定制'渔网密度'更高的检查方案。"

四、这些症状可能是信号

四、这些症状可能是信号

虽然早期常无症状,但如果出现: • 持续两周以上的不明原因消瘦 • 长期便血/咳血/出血 • 突然加重的疲劳感 • 体表肿块快速增长 • 顽固性疼痛夜间加重 建议立即到科专项检查,千万不要"再观察段时间"。

后想说,早筛就像给身体装警报器。花费可能只是一部手机的钱,但换来的可能是十倍生存机会。与其转发鸡汤,不如现在就预约一次针对性检查——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真正的负责。
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:
联系原因:
确定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