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折后如何科学?骨科医生教你3个关键步骤
早上起床踩空楼梯,打球时扭到脚踝,甚搬重物时突然闪腰……生活中意外骨折的情况太常见了。上周邻居阿姨买菜摔了一跤,手腕撑地就造成了桡骨远端骨折。今天我们就来,当骨折真的发生时,普通人该如何正确应对。
骨折的信号:别忽视这些异常感觉
很多人以为骨折一定会疼得活来,其实不完全对。去年有位健身教练膝关节轻微骨裂,刚开始只是觉得走路使不上劲,直到消肿后才确诊。典型骨折往往伴随这三个特征:受伤部位肿胀、触碰时有剧烈压痛、尝试会听到骨擦音。如果出现这些情况,哪怕还能勉强,也要时间就医。
急诊室里医生关心的三件事
上周陪朋友去急诊时注意到,医生处理骨折患者时必问三个问题:怎么受伤的?哪个部位疼?手指脚趾能吗?这其实是在判断受伤机制、定位损伤位置和检查神经功能。建议大家现场用手机录像记录受伤过程,这对后续治疗很有帮助。记得去年滑雪场有个,就是靠游客拍的摔倒视频,医生判断出了隐性骨折的位置。
打石膏不等于万事大吉
很多人以为打了石膏就了,其实护理不当可能二次伤害。接诊过可惜的是个大学生,胫骨骨折后觉得石膏碍事,私自拆开透气导致骨头错位。正确做法是:抬高患肢减轻肿胀,定期检查末梢循环,保持石膏干燥。特别提醒爱干净的朋友,市面上有的石膏防水套,洗澡时能派上大用场。
期容易犯的5个错误
1. 过度静养反而影响愈合,适当负重能刺激骨痂生长
2. 盲目补钙不如均衡饮食,蛋白质和维生素D同样重要
3. 热敷冷敷要分时段,急性期冰敷,期热敷
4. 训练要循序渐进,突然加量可能造成疲劳性骨折
5. 定期复查不能少,有些愈合问题X光片才看得见
这些食材是天然"骨水泥"
骨科病房常看到的营养品其实是牛奶和鸡蛋,但很多人不知道黑芝麻的钙含量是牛奶的7倍。推荐个简单的食疗方:将黑芝麻、核桃仁炒熟磨粉,每天拌酸奶食用。另外,菠菜焯水后搭配豆腐,既能补钙又避免草酸影响吸收。不过要提醒,骨头汤的补钙有限,关键还是看整体饮食结构。
什么时候该考虑手术?
遇到这些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:开放性骨折(骨头戳破皮肤)、错位(超过1/3断面移位)、关节内骨折(影响面)。现在常用的髓内钉技术,创口只有钥匙孔大小。有位舞蹈老师股骨干骨折后,选择弹性髓内钉固定,三个月后就了基础训练。但具体方案要结合年龄、职业等个体因素决定。
后别忘了这件事
去年跟踪过一组骨折患者,坚持做训练的比静养组提前2周正常生活。推荐几个简单有效的动作:手腕骨折可捏握力球,脚踝受伤练踮脚尖,大腿骨折做直腿抬高。要注意的是,训练要像吃药一样规律,每天3次,每次10分钟的,远胜过周末突击训练2小时。
后提醒大家,冬季雨雪天外出注意防滑,家里浴室铺好防滑垫。万一发生骨折,保持镇定关键。记住骨科医生的24字口诀:制动固定莫乱动,冰敷止血控肿胀,及时就医做检查,循序渐进练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