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问答 > 骨质疏松症:无声的骨骼,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骨质疏松症:无声的骨骼,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骨质疏松症:无声的骨骼,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
骨质疏松症:无声的骨骼,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
骨质疏松症:无声的骨骼,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

当你弯腰捡东西突然听到"咔嚓"一声,或者身高比年轻时缩水了3厘米以上,这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在作祟。这种被称为"沉默的流行病"的骨骼疾病,正悄然影响着我国近7000万中老年人的健康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。

什么是骨质疏松症?

什么是骨质疏松症?

简单来说,骨质疏松就是骨骼变得像蜂窝一样稀疏多孔。正常骨骼内部结构紧密,而骨质疏松的骨骼则布满孔隙,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骨折。可怕的是,这个病变过程往往毫无征兆,很多人都是在骨折后才发现自己患病。

这些症状要当心

骨质疏松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,但随着病情发展,可能会出现:夜间小腿抽筋、牙齿松动、指甲变脆、身高明显缩短(超过3cm)、轻微碰撞就骨折等情况。特别是50岁以上女性,如果出现驼背或腰背持续性疼痛,建议尽快做骨密度检查。

5类人是高危群体

5类人是高危群体

以下人群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:绝经后女性(雌激素水平下降直接影响骨量)、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、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、体重过轻者(BMI<19)、长期吸烟饮酒者。此外,长期缺乏运动、日照不足、钙摄入不够也会加速骨质流失。
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
30岁前是骨质积累的黄金期,35岁后骨量开始自然流失。预防骨质疏松要做好这几件事:每天500ml牛奶或等量奶制品、适量晒太阳(每天15-30分钟)、坚持负重运动(快走、太极拳等)、戒烟限酒、40岁后定期检测骨密度。特别提醒年轻女性不要过度节食,这会导致骨量提前流失。

确诊后怎么治疗?

如果确诊骨质疏松,医生通常会建议:补充钙剂(每日1000-1200mg)和维生素D(800-1000IU)、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(如双膦酸盐类)、进行训练。要注意的是,单纯补钙不能治疗骨质疏松,必须配合药物治疗。所有治疗方案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切忌自行用药。

饮食中的护骨密码

饮食中的护骨密码

除了牛奶,这些食物也是补钙好帮手:豆腐(每100g含钙138mg)、小油菜(每100g含钙153mg)、黑芝麻(每100g含钙780mg)、紫菜(每100g含钙264mg)。建议将这些食物均衡搭配到日常饮食中,同时注意少喝碳酸饮料和浓茶,它们会影响钙的吸收。

运动是天然的"钙片"

对骨骼好的运动是能让骨骼承受适度压力的,比如快走、跳舞、爬楼梯等。建议每周少运动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对于已经骨质疏松的患者,要避免弯腰提重物、剧烈扭转等危险动作,防止椎体骨折。水中运动如游泳对关节压力小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别让这些误区害了你

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病,年轻人不用管,这是错误的。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后就开始缓慢下降,年轻时储备不足,年老时就更易患病。还有人觉得喝骨头汤能补钙,实际上汤里的钙含量极低,反倒脂肪含量很高。记住,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开始,且需要科学的方法。

定期检查很关键

定期检查很关键

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(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,简称DXA)。检查过程,类似拍X光片。如果发现骨量减少(-2.5<T值<-1)就要开始干预,不要等到确诊骨质疏松才重视。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可提前到40岁开始筛查。

骨质疏松虽然不可逆,但通过早期预防和科学管理,完全可以延缓进程,避免骨折等后果。记住:保护骨骼健康,从现在开始永远不晚。如果你或家人有相关风险因素,建议尽早医生,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。
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:
联系原因:
确定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