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是怎么回事?40岁后这些症状要当心
阿姨上个月弯腰捡东西时突然腰部剧痛,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骨质疏松导致的腰椎骨折。像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据统计,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达到19.2%,但很多人直到骨折才发现问题。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,说说这个"沉默的骨骼"。
你的骨头正在悄悄变脆
如果把健康骨骼比作钢筋混凝土,骨质疏松的骨头就像风化后的蜂窝煤。骨骼中的钙质和骨胶原蛋白不断流失,导致骨量减少、骨组织微结构。这个过程往往没有明显疼痛,但会出现三个典型信号:身高变矮(比年轻时矮3cm以上)、驼背加重、轻轻一碰就骨折。
这些人是高危群体
绝经后女性首当其冲,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。其他危险因素包括: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、有家族骨折史、BMI指数低于19、每天晒太阳不足20分钟、吸烟酗酒、长期喝浓茶咖啡。办公室久坐族也要注意,缺乏负重运动会让骨骼"用进废退"。
一份实用的护骨清单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,记住这5个生活要点: 1. 每天300ml牛奶或 equivalents的乳制品 2. 上午10点前晒15分钟太阳(露出面部和手臂) 3. 每周3次负重运动如快走、太极拳 4. 不要同时吃钙片和铁剂(间隔2小时以上) 5. 50岁后建议每年做次骨密度检查
关于补钙的3个误区
很多人以为喝骨头汤能补钙,其实一碗汤的钙含量不及半杯牛奶。还要注意: • 钙片不是越贵越好,碳酸钙性价比高 • 单补钙不够,必须配合维生素D帮助吸收 • 睡前补钙更好,因为夜间是骨吸收高峰
治疗要抓住黄金期
如果确诊骨质疏松,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抗骨松药物。要注意的是,治疗6-12个月后骨密度可能变化不大,但药物正在骨内部修复微结构。就像修补房屋,不能只看外墙粉刷,更要看内部钢筋加固。坚持规范治疗3年以上,能使脊椎骨折风险降低70%。
一个动作自测风险
试试"靠墙站立法":后脑勺、肩胛骨、臀部、脚后跟紧贴墙壁站立。如果后腰与墙壁空隙能轻松塞进拳头,说明可能存在脊椎变形。建议尽快到医院做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(DXA),这个检查就像拍X光片,10分钟就能出结果。
骨骼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,从今天开始重视骨密度,别让骨质疏松偷走你的行动自由。如果觉得有用,建议转发给身边腰背经常酸痛的长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