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炎不治疗后果有多?这份防治指南请收好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总留下血印子?这些可能是牙周炎发出的警报。作为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,牙周炎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90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不多。
什么是牙周炎?
简单来说,牙周炎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。初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,如果不及时干预,会逐渐牙齿的"地基"——牙槽骨,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整个过程就像大树周围的土壤流失,树根暴露后树木自然难以存活。
四个危险信号别忽视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这是早的警示信号
2. 持续性口臭:牙菌斑堆积会产生特殊异味
3. 牙龈退缩:牙齿看起来越来越长
4. 牙齿松动:咬合无力,时牙齿可能自行脱落
三个常见误区要避开
很多人以为:"牙龈出血是上火"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"老年人才会掉牙"。其实这些都是错误认知。牙周炎是细菌感染性疾病,与年龄无关;规范的洗牙能有效清除牙结石;年轻人长期忽视口腔卫生同样会早早失牙。
科学防治三步走
日常护理:每天少两次正确刷牙,配合牙线清洁牙缝。推荐使用小头软毛牙刷,以45度角轻轻震颤刷牙龈边缘。
定期检查: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洁治,就像给牙齿做"深度保洁"。
及时治疗:已出现牙龈萎缩的患者需要接受系统的牙周治疗,包括龈下刮治等手段。
治疗方法有哪些?
早期患者通过基础治疗就能控制病情:
1. 超声波洁牙去除牙结石
2. 牙周袋内药物冲洗
3. 口腔卫生指导
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牙周手术或松牙固定术。记住:越早治疗,越好,花费也越少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控制牙菌斑是预防核心。建议戒烟、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炎)、均衡饮食。特别提醒孕妈妈们,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,孕前做好口腔检查很重要。
常见问题解答
Q:治疗会很痛吗?
A:现代牙科设备和技术已经能控制治疗不适感,多数人能耐受。
Q: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?
A:24小时内避免吃过冷过热食物,按医嘱使用抗菌漱口水。
Q:能完全吗?
A:早期可以控制,晚期只能控制发展,需要终身维护。
牙齿健康关乎全身。有研究发现,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风险。保护好牙齿不是小事,从现在开始重视口腔健康,别等到"老掉牙"才后悔。